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首页

学院新闻

让历史穿过记忆,照亮未来(作者:陈金飞)

作者:陈金飞时间:2010年07月09日 00:00阅读:

   讲授中国近代史,有几个城市是不断地被提起的,南京是其中之一,它是太平天国的首都,它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1927年国民党南京政权建立后再一次被定为首都。因此,近代中国众多重大历史事件与它息息相关,它见证了太平天国运动和国民党南京政权的兴亡,也见证了民族自卫战争和国内解放战争的沧桑。为了增强教师的感性认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思政部决定组织一次教师的国内实地考察活动。在讨论拟订考察方案时,各教研室不约而同地把南京这一经常在教科书中读到的作为首选地。
   2010年6月30日,思政部《概论》教研室、《纲要》教研室、《原理》教研室共15名教师集体奔赴南京,参观和考察了夫子庙、中山陵、灵谷寺、总统府、阅江楼、雨花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处,让教师对南京的过去和现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中国的国史和国情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而给我等印象最深的则是中山陵、总统府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对于孙中山先生,学习过近代史的人们莫不敬仰他的伟大。他的伟大,在于他宏大的思想体系,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道出了当时中国的历史任务,也指明了未来中国的发展走向。他的伟大,在于他一次次的革命行动,生命不息,革命不止,不达目的不罢休,在他眼里,永远没有绝望这个词。他的伟大,在于没有小我只有大我的精神境界。 他不仅认为天下为公,而且自己为公奉献一生,名利在他眼里只是革命的工具,抛是为革命,要也是为革命。此等境界,古之所无,今之罕有。

   中山陵的总设计师吕彦直是一个能真正读懂孙中山的人,他设计的中山陵看似简洁,实则处处体现着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让每一位瞻仰者都感受到孙中山的人格魅力。这种感受,既来自陵墓各处镌刻的孙中山的文章语录,亦来自陵墓建筑本身的设计理念。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既有一般陵墓的功能定位,同时又有孙中山特有的精神寓意。如陵墓的整体形状,如同平卧的“自由钟”,象征着孙中山的一生追求;如长长的石阶,象征着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陵墓的庄严与紫金山的雄伟和苍绿浑然一体,致使中山陵不仅是孙中山的安息之处,同时也是孙中山思想和精神的最佳教室。孙中山如地下有灵,当会感谢吕彦直。因为参观过中山陵的人,莫不对孙中山先生肃然起敬,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莫不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精神因此播向五湖四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中山陵,让孙中山的伟大走出历史教材,走出历史记忆,走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征程中。
   总统府位于南京市中心,原是中华民国初成立时临时政府和国民党南京政权办公旧址,是中华民国的兴亡成败的最好见证。其实它还承载着近代另一重大历史事件——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记忆,因为洪秀全的天王府也曾建于此。太平天国运动在短时间内席卷大半个中国,14年后被曾国藩等领导的湘军镇压,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国民党南京政权何尝不是如此!1927年国民党挟北伐战争之胜利,在 “清党”的枪声中成为执政党,肯定是踌躇满志,怎会想到22年后就遭覆灭的命运?雄伟的总统府门楼不能告诉我们答案,漫长的总统府过道不能告诉我们答案,但总统府内各栋建筑正在展示的各种实物和图片或许可以让我们发现端倪。有图片为证,这个中华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曾两度被占领,一次是在1937年,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一次是在1949年,被人民解放军占领。如果说1937年被占领是对手实在太强,国民党还可以自我辩解的话,那么,1949年这一次被占领就值得人们深思了,因为内战是国民党挑起的,发动内战的时候,国民党的力量远远大于共产党,当时他们可是自信满满地认为很快就可以消灭共产党,怎么也想不到三年后败亡的居然是它国民党。国民党败亡的原因当然很多,有人认为是共产党的强大,有人认为是时局的不利,而退居台湾后的蒋介石有一次却说:“我们此次失败并不是被共匪打倒的,实在是我们自己打倒了自己!”自己怎么打倒自己,相信学习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所以,总统府虽然是中华民国的历史遗迹,其激励作用不及中山陵,但它却是个非常好的执政党思想教育场所。它用它的经历警示着人们,政党的执政合法性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一直保持党和党员的先进性是何等地重要!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南京城西,建在江东门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之上。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攻陷南京,随后进行了六个星期的血腥大屠杀,30万南京人民在期间丧命:平均每12秒,就有一个生命从这个世界消失!抗日战争于1945年取得了胜利,但让无数同胞丧命的一次次战争屠杀成为中华民族最沉痛的一段历史,也是中国人最不应该忘却的记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正是为此而建。远远望去,纪念馆外观为三角形状,外墙及地面呈黑灰两色。下车伊始,首先看到的是一组刻画人们恐慌、惊吓、恐惧、

  无助、绝望情绪的黑色雕塑,一下子把人的思绪拉回到1937年那个暗无天日的岁月。通过入口,望着前方用各种文字镌刻的遇难人数碑文,人们脚步开始放轻,表情开始肃穆,语调开始低缓。纪念馆内光线灰暗,但墙上的一幅幅历史真实图片和坑里的一堆堆森森白骨却无比清晰地映入眼帘,死难者的名字墙、照片墙、档案墙一次又一次直达人的心灵。纪念馆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绿树成荫,纪念馆内,军刀霍霍,哭声凄厉,人头遍地,尸积如山,在强烈的反差中,大多数人都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句话:“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用这样一种方式提醒着人们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可贵。


       还原历史、铭记历史不是延续民族对立,增加民族仇恨,而是告诫人们,要珍惜生命,珍惜和平,珍惜这世上一切的美好事物,让历史的曾经一幕不要在未来再一次重演。纪念馆的参观从大屠杀展厅开始,经过大屠杀遗址悼念区,最后从和平公园出来,正是这一思路的体现。“和为贵”是我们中国人一贯的坚持,只是来过或没来过纪念馆的那个国度的人们有没有读懂它?
有位历史学家说:历史研究的伟大就在于追求真相。而中山陵、总统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用一个人的精神、一个政党的兴衰、一个民族的记忆告诉我们: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不仅仅让人知道历史真相,还在于用历史真相激励后人,警示后人,提醒后人,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而人们也需要经常在历史和现实中徜徉,让历史穿过记忆,照亮未来。

友情链接

校内链接

重点马院

政府机构链接

常用资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