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新时代温州学与浙学思想研讨会成功举办!最新学术成果发布
作者:时间:2025年11月19日 21:15阅读:
11月15日上午,“中国古代思想的地域性传统——新时代温州学与浙学思想研讨会”在温举行。本次会议同时是浙江省社科界学术年会分论坛、温州市温州学研究联合会2025年会。会上发布了温州学研究与实践转化等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心、温州市温州学研究联合会、温州大学共同主办。



研讨会在富有温州地方文化特色的暖场片中拉开序幕。开幕式上,温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赵敏致欢迎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郑任钊,温州市温州学研究联合会理事长葛益平,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屠春飞,中共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彩莲先后致辞,温州市温州学研究联合会副理事长郑朝阳主持开幕式。

葛益平在致辞中介绍,二十多年来,温州学从概念提出到体系构建、走向全国,逐步形成了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去年9月,在温州市委的坚强领导、关心支持下成立了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致力搭建研究体系、强化合作交流、凝聚研究合力,推动温州学研究走向系统化、品牌化、国际化,在构建学术体系、打造文化品牌、扩大学术影响、活化成果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果。

王彩莲代表温州市委、市政府向参会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她说,当前温州正在加快推进高水平文化强市建设,在这一进程中温州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构筑温州学研究高地。随着高规格成立温州学研究联合会,成功承办“讲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学”研讨会,以及本次研讨会的顺利举办,温州学学术影响力、品牌辨识度得到了持续提升。

屠春飞对温州文化研究工程近年来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围绕深化理论建构、聚焦经世致用、坚持开放育才等方面对温州学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郑任钊说,研讨会讨论的是往昔,但关注的是当下,希望此次会议能汇聚真知灼见,推动浙学和温州学深入发展,进而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让古代思想为今天服务。

开幕式后迎来备受瞩目的研究成果发布环节,集中展示了《温州大典》《永嘉学派丛书续编》《温州学研究》集刊第一辑等叁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成果。

首先发布的是《温州大典》新一轮的出版成果,包括《历代古籍编·经部》9种30册,《晚近书刊编·温州近现代期刊汇编(第一辑)》34册,《档案史料编·温州市档案馆藏近代城市建设档案选》10册以及珍贵的再造善本《史迻》。

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学研究中心与瑞安市社科联合作编纂的《永嘉学派丛书续编》被列入2024年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全书共38册,收录宋、元、明叁代27位学者的34部着作,系统梳理了永嘉学派的学术脉络与思想精髓。


作为温州学研究的首个专属前沿阵地,《温州学研究》是由温州市温州学研究联合会与温州市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当天发布的第一辑设有“特稿”“东瓯史地”“永嘉学派研究”等七个栏目,收录17篇论文。它的创刊,构建了一个从历史到当代、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学术对话空间,对于擦亮世界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主旨报告环节,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力祥教授主持,叁位专家学者围绕温州学与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林存阳研究员从叁个维度深度解读了浙学与温州学,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范立舟教授深刻阐述了南宋“浙学”中的事功思想的基本内在价值和要素,温州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安金教授系统揭示了永嘉学派开创者——薛季宣的思想主张及其价值。







温州学研究联合会执行秘书长叶育登主持了以“传承与创新——地方学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的圆桌论坛。浙江省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张宏敏、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丁治民、温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倪考梦、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副院长孙邦金、山东省济宁市孔子研究会副会长冯彬、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刘大钊六位嘉宾,围绕新时代温州学与浙学思想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展开对话。


在当天下午举办的两个分论坛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多位专家对中国地域思想和浙学、温州历史文化等议题进行专题讨论。通过思想的碰撞与成果的交流,有力推动了温州学与浙学发展进一步走向纵深。

国内权威专家学者代表,温州本地高校领导和专家学者代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理事单位、会员单位代表、特邀参会嘉宾、温州学传播大使代表等出席本次会议。
温都记者:谢树华 陈澄